秋、冬季节适宜防治肠道寄生虫病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
广西全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良好,给肠道寄生虫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环境,致使人体肠道寄生虫在我区感染较为普遍。据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广西肠道寄生线虫感染率为41.85%;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8.52%、23.25%和11.37%;蛲虫平均感染率为19.85%(547/2756)。
近年,我们在某农村为患钩虫病的40位农民驱除出钩虫1947条,其中美洲钩虫1869条、十二指肠钩虫78条;有的人还同时驱出蛔虫、鞭虫和蛲虫。显示我区农村肠道寄生虫仍然大量存在,并在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钩虫感染可引起贫血,究其原因主要为:(1)钩虫用锋利的钩齿(十二指肠钩虫)或板齿(美洲钩虫)附着在人体的小肠壁上,吸取人体的血液。(2)钩虫在吸血时,吸附部位粘膜伤口渗出血液。(3)当虫体迁移吸附部位后,由于钩虫分泌一种抗凝血物质,使伤口不易凝血。(4)钩虫吸附处损伤大血管偶尔引起大出血。钩虫最终可导致缺铁引起造血困难,形成低血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患者可有头晕、眼花、耳鸣、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皮肤粘膜苍白等表现。长期严重贫血者可引起心前区吹风样杂音、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心脏扩大等。因血浆蛋白丧失引起低蛋白血症,导致重症钩虫病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如面部、下肢、甚至全身水肿。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疼、腹泻、营养不良或贫血等症状,因此,感染了肠道寄生虫后,应及时治疗。
秋、冬季节下雨减少,气候干燥,天气凉,不适宜肠道寄生虫的生长特别是钩虫幼虫的发育,使再感染速度减慢,因此,适合进行群体驱虫治疗。
驱肠虫药物可应用目前较好的“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和“噻嘧啶”等。“甲苯达唑”和“阿苯达唑”,3至6岁儿童常用量为200mg/天,连服2天;7岁以上儿童也可用400mg顿服;成人感染较重者可服400mg/天,连用2~3天。“噻嘧啶”,儿童按10mg/kg(基质)体重顿服;成年人可顿服4~5片,每天1次,连用2~3天。
在进行群体驱虫时要注意副反应的发生,当患者出现明显的腹痛、腹泻、过敏、发热或头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对症处理并停止服用驱虫药。有感冒等疾病时暂缓服驱虫药。
为了更好地预防寄生虫感染,还要向人们大力宣传卫生常识,教育儿童平时要注意卫生,不要吮手指,洗手后才能拿东西吃;生的瓜果、蔬菜彻底冲洗干净或烫、洗、剥皮后再吃,以免食入虫卵再次感染上蛔虫、鞭虫等肠道寄生虫。有些地方的农民用未经充分沤制的人粪便作肥料施放到菜地或秧地里,因此较易受到钩虫等寄生虫感染。为了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在农村积极推广“三格式”卫生厕所或建造“沼气化厕所”,利用这些卫生设施杀灭和沉淀虫卵,减少寄生虫的传播,力争于较短的时期内将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身体健康的肠道寄生虫病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