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广西首次摸清城乡居民膳食营养与相关慢性病关系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3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题为《广西城乡居民43年膳食和营养状况变迁趋势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及其干预策略研究》的科研课题,近日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课题组历时近10年,以19591982199220024次广西营养调查为研究主线进行,首次获得43年来广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素变迁趋势及特点,以及城乡居民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相关慢性疾病变化趋势,摸清了广西城乡居民膳食和营养状况变迁趋势与相关慢性病关系,提出了相应的膳食营养干预策略并纳入广西医改政策。

    广西城乡居民已进入了膳食营养结构急剧变迁的关键时期, 膳食结构明显出现由低脂膳食、低动物蛋白向高脂、高动物蛋白膳食转变的趋势。一是城乡居民谷类供能每年以-1.1%的速度递减,动物性食品供能以5.8%的速度递增,纯热能食物(油酒糖)供能以3.4%的速度递增。脂肪供能每年以3.3%的速度递增,2002年脂肪供能已超过30%合理范围,其中城市在1992年、农村在2002年超过30%合理范围;二是植物性脂肪每年以-3.6%的速度递减,动物性脂肪以6.3%的速度递增;三是动物蛋白质每年以4.5%的速度递增,谷类蛋白质以-1.6%的速度递减。总的营养素变迁的趋势呈现出:城乡居民能量、蛋白质、脂肪、视黄醇的摄入量呈上升趋势,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呈下降趋势。多数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畜禽肉和油脂摄入过量,已经偏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中值平衡点;而粮食类食物摄入减少和畜禽类食物大幅增加是43年尤其是近20年广西城乡膳食营养的主要特征之一。

    广西营养过剩相关慢性病呈暴发流行态势,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相关慢性病两者并存。19592002年间,广西城乡居民全人群营养不良率以-2.3%年均增长率递减,19822002年广西城乡居民全人群贫血率年均增长率为以-4.5%年均增长率递减。19822002年广西城乡居民成人肥胖和超重率以6.1%的年均增长率递增,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以8.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总体上广西居民营养不良呈逐年下降趋势,肥胖超重、高血压等营养过剩慢病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00年成人肥胖和超重率上穿全人群营养不良率,发生了交叉。整体上农村居民营养不良率高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肥胖超重、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营养过剩慢病患病率则高于农村居民,农村高血压流行形势与城市居民一样严峻,值得高度重视。广西城乡居民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相关慢病的两个严重挑战,已成为我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广西城乡居民每日过量摄入油脂、禽畜肉和过量饮酒为营养过剩相关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油脂类食物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大米及其制品、杂粮、奶类及其制品有保护作用。从营养素来看,能量、铁摄入过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钙、锌、铜和维生素B2等营养素是保护因素。还研究发现,酒精摄入是广西城市、农村男性居民高血压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蛋白质摄入过多是广西城乡居民代谢性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腌菜、油脂是广西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的膳食危险因素。

    首次发现农村男性青壮年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同年龄段城市男性居民。广西农村2544岁男性青壮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4.4%,而城市同性别、同年龄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8.9%,并发现2544岁的农村居民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城市同一年龄段男性居民,表明男性居民高血压病发病可能与生命早期营养不良有关,因为在目前还处于较为贫困地区的农村人群正好是我区经济困难、食物短缺年代(19581977年)出生的,单从所谓的“文明病”难以解释这一时期出生在贫困地区的农村男性人群其高血压患病率及收缩压、舒张压均值均显著高于同期城市男性居民的现象,提示在制定防治高血压重点人群的策略是要充分考虑我国、我区在20世纪50年代未到70年代食物短缺年代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出生的人群的有效防治,也提示各级政府要积极实施膳食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大力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从孕产妇到儿童、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结构,夯实其生命健康发育基础,这对农村地区防控慢性、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十分重大意义。

    据悉,该项目研究首次提出将城乡居民营养干预策略纳入广西医改政策及在学校率先实施营养促进管理策略等营养干预策略,建立了覆盖8个市县涉及到15739人膳食营养与健康、疾病及其社会经济行为因素的高达14123268个数据的数据库,为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提供基础信息。研究成果在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39个单位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良好应用社会及经济效益。    (韦锦田)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