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广西力探医改惠民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5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2009年以来,广西一步一个脚印深化医改机制,不断着力探索医改的新模式,全区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有效地推动了民生的保障和改善。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经济欠发达,卫生资源少,基础薄弱的地区。然而,医改4年来,我区攻坚克难,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动真格,以试点为先导,激发活力,全区上下医改工作亮点纷呈:

    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初步建立。到目前为止,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覆盖了全区98%以上城乡居民。将儿童急性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医保按病种付费的病种达到60种以上;

    基本药物制度达到基层全覆盖,基药集中采购降幅达46%,二级以上医院基药配备达30%以上;两天配送率稳定在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进一步健全,2009~2012年,全区医疗卫生资金累计支出766.9亿元,年增长25.2%;

全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去年25元提高到今年的30元,边远山区的人均经费提高到40元,全区传染病及时报告率超过99%,疫情/突发公卫事件及时处理率达100%;特色医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区艾滋病疫情增速减缓。全区婚检率从2009年的14.34%提高到今年的97%,位居全国前列。

    我区的主要措施是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医改的新办法新模式。去年到今年7月初,广西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多种模式,为全国医改积累了先进经验。

    实施惠民政策,赢得百姓拥护。今年初,广西就出台了开展城镇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并在柳州、钦州两市开展大病保险试点工作,主要对象是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人员。因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53%,这样的举措大大地减轻了患病病人及其家属的负担。据统计,柳州、钦州两市试点由于政策顺利推进,受惠群众达630万人。

    我区各县(市)还根据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情况,实施“400+0”、“50+0”等等住院医疗模式。在实行基药制度下,参合农民在指定医疗机构住院时,缴纳规定的起付线400元或50元不等金额后,实行全程免费治疗。融水县、鹿寨县等地因实施了新的住院模式,当地农民真切地感受到了政策的优惠。正如农民说得好:“这样的模式花钱不多,风险可控,我们欢迎!”从而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群众看病也愿意在当地看,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广西各地大胆创新,积极改革按病种定额限额和总额付费控制方法,探索出“一元钱看病”、“50+0”、“100+0”、“400+0”住院补偿模式等等新农合支付方式,真正解决了农民就近就医的难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我区4年来一直对新农合政策不断改革调整、完善,推出更多惠民措施,如提高报销比例和报销上限,增加病种覆盖,开展二次补偿和门诊统筹等。梧州市夏郢镇参合农民聂铁生今年4月患上食道肿瘤,在三甲医院做手术,前后花费4.9万元,其中有3.7万元按大病救助政策,可由新农合报销70%,因此,聂铁生获报销2.59万元。

    以此同时,我区着力破除“以药养(补)医”,推进全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目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已覆盖全区所有的14个市,试点县40个,达到全区县总数的53%。今年,卫生部门正进一步深化改革试点工作,在破除“以药养(补)医”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综合推进人事分配、医保支付方式、医院运行管理等改革。

    广西区卫生厅副厅长尤剑鹏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广西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我们唯一的出路是在医改工作上再创新高!”他表示,根据医改要求,广西争取到2015年底,实现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消“以药养(补)医”机制。(潘少波)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