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普遍可及和人权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7日 来源:本站综合 阅读次数:

2009121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普遍可及和人权”。选择这一主题是为了加快落实保护人权和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普遍可及的目标,敦促各国政府修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妇女和边缘人群有歧视性的法律条款;敦促各国兑现“关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2001年)和“关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2006年)中保护人权的承诺。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普遍可及是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全球防治艾滋病的举措需要以人权为基础,应该修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歧视性和惩罚性的法律,这至关重要。

 

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仍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强调“权益、责任、落实”。促进人们科学认识艾滋病、消除恐惧、减少歧视,关心和爱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号召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为艾滋病患者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患者能积极接受治疗,改善生活质量,与我们共享一片蓝天、同享幸福生活。

 

资料

    截至2009年10月31日,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198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2323例,报告死亡病例49845例。

    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目前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为10.5万人,估计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感染者4.8万人。

    中国特定人群和部分重点地区已经出现了艾滋病高流行态势,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小常识

    艾滋病(AIDS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HIV病毒侵入人体,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治愈这种疾病的有效药物或方法。艾滋病于1982年定名,1983年发现其病原体,是当前最棘手的医学难题之一。

 

    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艾滋病之所以猖狂于全球,在艾滋病病毒HIV。它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病毒的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而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总落后于病毒的变异,因而无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和扩散,更何况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是毫无作战能力的非保护性抗体。
  艾滋病病毒的迅速变异能力也给目前特效药和疫苗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血液或分泌物内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在自然条件下则不能存活。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窗口期从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阴性。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一般2周到3个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