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工作,用情奉献,当好广西人民优秀的健康卫士
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刘展华事迹材料
刘展华,广西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营养安全与学校卫生所所长,兼理化检验所所长,主任医师,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四党支部书记。对她,广西疾控系统的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她每到一处,很多疾控中心的人员都会高兴地过来打招呼,“我听过你的课,印象很深”。百色市的柳主任曾说,我经常和我们的业务人员说,要多向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刘展华等先进所长学习、请教,以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
学习,是干好工作的根本。这是刘展华经常说并付诸于行动的见证。她每到一个岗位,都习惯于学习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标准,她美其名成为“明确工作方向”。2002年10月,国家实验室质量控制修改管理要求,一是可以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颁布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即ISO/IEC17025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实施质量管理,另外一个是可以应用国内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实施质量管理。经过论证,中心领导高瞻远瞩,决定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要求建立中心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心领导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和范围,而编制、组织实施中心质量体系文件、策划现场评审等工作落到了刘展华和她的团队头上。她临危受命,从科培科副科长调任中心质量管理科科长。到底应该如何编制、如何实施,她心里没底,凭的只是她刚刚参加过的中心举办的ISO/IEC17025:1999的培训班。但是,她知道,通过修改、编制质量体系文件、尽快通过现场评审是中心迫在眉睫的大事。她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思考,边学习,边带领大家开展相应的工作,碰到问题虚心向兄弟省的专家请教、解决困惑。她曾经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在房间,通过客房电话,把平时碰到的问题集中向男老师请教,向同房间的同行请教。平时,只要碰到共性问题,就亲自撰写中心统一的作业指导书,统一发布。为了争时间、赶进度,她主动放弃了到意大利陪读的机会,带着幼小的孩子,和她一起到中心饭堂打快餐。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到深夜。直到把写好的文稿发到中心领导邮箱后才睡觉。到早上上班时,领导已将文稿修改发回,她就开始组织发布、实施。家里的计算机用坏了,她就到办公室去加班,门卫经常看到她晚上2点多钟才骑车回家,不免为她的安全捏着一把汗。效率,就是这样争过来的。经过她和她的团队的刻苦努力,一个与国家接轨的、40多万字的依据ISO/IEC17025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中心质量体系文件,终于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编印发布了,中心领导全力推动实施了。通过大家的努力,中心终于顺利通过了国家计量部门的现场审评。同时,在中心领导的支持下,将该管理体系迅速向全自治区疾控系统100多个疾控单位推广,并取得了为数不多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技术评审员资格,为疾控系统实验室管理体系走向国际化、规范化、标准化做出了她应有的努力。
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是刘展华一贯的工作作风。2007年7月某日,南宁市某小区包括人大代表、住户代表和小区物业管理等6位人员几经周折来到刘展华的办公室,心情焦急地向她反映他们住宅小区饮水疑有六六粉味道的状况,唯恐投毒,大家非常恐惧,并详述了寻找对口监管部门的艰辛过程。她详细了解情况后,果断地向他们伸出了援手,派出专业人员开展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并联合南宁市疾控中心和市建委领导一起,探索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截取水管发现管壁出现藻污染时,果断协调开发商对水管进行处理,提高了开发商的水管安装水平,避免了住户冲撞新开发楼盘等急剧事态发生,维护了“三会一节”等社会稳定。
“怎么你们女同志也到这来参加抗震救灾啊?”“这是我们负责的工作呀。”2008年,面对四川江油市疾控中心陈医师的提问,刘展华曾经平静地回答。在广西,她带队参加的抗洪救灾可不少啊。
想当年,四川特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中心副主任杨进业队长点将,把刘展华任命为副队长之一,带领着20多人冒着余震,奔赴四川江油,接替第1批人员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当时,正值唐家山堰塞湖泄洪,作为下游的江油含增镇、香水乡有些屯是重灾淹没区。卫生部江油指挥部指示广西等省级工作队的卫生防疫和卫生学评价工作要及时到位,并要根据实际科学评价已经外迁近月的村民何时可以回村。经过初步的现场调查,并取得杨队长的同意,一致决定村民在泄洪稳定后即可回村,避免了临时帐篷区的拥挤,缓解村民的焦急,降低中暑发病率。但是,泄洪回村后村民的卫生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泄洪后,雨在不断的下,时而夹杂着余震。刘展华带领着工作小分队,在当地疾控中心无法派人前往、当地卫生局、当地乡镇领导均提出雨大无法进村时,刘展华凭着曾经进村的经验,大胆冒雨前行。她的胆识,感动了乡镇领导。在工作途中,她带领大家亲自进入农户家,察看饮水、环境和食品安全状况,察看传染病防控状况。她亲自拿着大喇叭,向群众进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她察看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指示要尽快把救灾食品发给民众。她深入学校、农户,察看水厂,检查水井,指导清除淤泥,消毒饮水,鼓励民众尽快恢复信心,重建家园。把广西人民的关爱及时传达到灾区民众之中。她和她的团队,在短短的20多天内,早出晚归,走遍了四川江油市四个乡的村屯,得到了当地民众和政府领导的赞扬。
“你好!我是广西赴广东佛山打工的,我的朋友在医院昏迷两天了,医生要我送样品检验,可是广东的单位不收个人样品,你们帮我们检验看是何原因吧?”。看到无奈的农民工,刘展华伸出了援手,收下了从广东大巴发回的样品,安排了检验,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技术依据。“你好!我这里一下子死了25亩鱼塘的鱼,某司法鉴定部门介绍我找你们,麻烦帮我检测一下看是何原因吧,我找了当地水产等部门都说检测不了。”某个星期六,陆川某村某养殖户打来电话恳求。刘展华耐心了解情况,叮嘱不要让人吃不明原因死亡的鱼,同时,她马上查阅文献,并和相关检验人员商讨,确定采样要求,最终实验室在样品中检测出了有害物质硫丹,为保护养殖户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依据。类似的电话,她经常接到,并都得到妥善处理。广西疾控中心正是有这样的传统,只要他们能做到的,不管系统内外,不管团体个体,都给予良好的技术支持。刘展华经常说,他们都不容易,作为国家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我们应该不怕麻烦,能帮就帮。他们正是通过开放性的实验室服务,从中收集群体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既锻炼队伍,又能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带头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2008年以后,中心领导安排刘展华负责食品与环境卫生部门的工作。2009年,她和她的同事,亲身经历了“三鹿奶粉”事件一年后的奶粉“三聚氰胺”大量超标案件。他们及时上报了自治区卫生厅。为了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她和她的同事们按照卫生部要求,亲自送样品到国家CDC和国家检验检疫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比对。从此,揭开了全国《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未销毁的三聚氰胺大量超标奶粉的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杜绝了5.2吨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在广西的销售,避免了大量儿童的健康损害,多次得到国家卫生部领导的表扬,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为此在全国大会上介绍了广西的先进工作经验。2010年,在中心领导部署下,刘展华响应国家卫生部号召,亲自带队到最远的某市采样点开展奶粉和含乳制品三聚氰胺紧急抽检工作,一天之内抽了120多份样品,待所有信息核对完成送完检验样品到实验室后,时钟已经指向了次日凌晨1点多。功夫不负有心人,检验人员在其中的一份6-24个月年龄段奶米粉样品中首次检测出超标30多倍的三聚氰胺,成为国家卫生部挂牌督办的重大案件之一,极大地保护了广西婴幼儿的健康。刘展华和她的团队,就是这样,凭着一腔热血,利用自己精湛的知识和技术,为人民铸就了保护广西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2011年,他们配合自治区卫生厅,组织全自治区10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开展了覆盖全广西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刘展华和她的团队,通过克服重重技术和管理上的困难,圆满完成了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任务,并及时将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向自治区卫生厅和国家卫生部报告。率先圆满完成了国务院规定的“利用两年时间,完成覆盖到县、延伸到农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工作任务。培养了队伍,开展了工作,并走在全国的前列,得到了国家卫生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为2012年8月自治区卫生厅批准在广西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成立“广西自治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心”打下了良好的管理和技术基础。这是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后首家成立的省级中心,其新颖的工作模式得到了国家卫生部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个全国会议放到广西召开。这是对包括刘展华团队在内开展的广西食品安全工作莫大的鼓舞啊!
认识刘展华的人可能都感觉她很随和,平易近人。可是,遇到关键问题她可不含糊。为了严肃上班纪律,她安排科所负责人每天负责考勤,她自己亲自参加并监督。大家都自觉遵守,因为都知道她说到做到。曾经有客户考虑因为厂房太远,想和刘展华商量不用实地检测发出检验报告,遭到了她的断然拒绝,她说“我还想保住我的饭碗呢”。客户会心地笑了。
刘展华从1987年大学毕业至今,已经在卫生防疫战线服务了25年。她就象一颗螺丝钉,把她拧在哪,她就在那履行职责,认真工作,并发出她特有的光芒。2006-2007年,自治区爱卫会授予她“全区爱国卫生先进个人”,2008年,自治区卫生厅机关工委授予她“八桂先锋行”先进个人,2009年,她所带领的团队获得广西自治区疾病预防中心“特别贡献奖”和“创新管理奖”,2010年的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她带领的团队获得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迎新春歌咏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她本人获得广西卫生厅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广西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