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健康提示
10月我区昼夜温差逐步增大,叠加“国庆”、“中秋”家庭团聚及双节旅游出行等人员流动高峰,基孔肯雅热、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食源性疾病等风险显著升高。为保障公众健康过节,广西疾控中心提醒您关注以下公共卫生风险。
一、蚊媒传染病
当前全球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疫情处于高流行水平,我区及周边省份已出现本地疫情,且持续有境外及区外病例输入。双节期间往返东南亚、广东等涉疫地区人员增多,且中秋赏月、户外野餐等活动频繁,蚊虫暴露风险上升。
预防措施:
1.灭蚊虫。及时清除居住地附近水坑、石穴、污水沟及缸罐积水容器等蚊虫孳生地,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3-5天彻底换水1次,或改为用泥、沙种养;室内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进行灭蚊。
2.防叮咬。外出赏月、游园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避剂,避免在7:00-9:00和17:00-19:00等伊蚊活跃时段长时间在草丛、湖边、树荫下逗留;家中安装纱窗蚊帐,睡前检查床周是否有蚊虫。
3.主动就诊筛查。从蚊媒传染病疫情发生地区归来后, 如2周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确诊后需住院隔离治疗。
二、诺如病毒腹泻
秋冬季为诺如病毒腹泻高发期,双节期间家庭外出聚餐、中秋家宴、旅行团集中餐饮等场景,易因密切接触、共用餐具引发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1.加强个人防护。饭前便后、处理食材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照顾腹泻患者时应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共用毛巾和餐具。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海鲜,水果食用前要彻底洗净,饮用水应选择开水或未开封的包装饮用水。
3.做好清洁消毒。若出现呕吐/腹泻,立即用1:100稀释的84消毒液覆盖污染物,作用30分钟后清理,清理时开窗通风,避免污染就餐区域。
三、食源性疾病
双节期间家庭聚餐、户外野餐增多,野生毒蘑菇、桐油果仍常见;若月饼储存不当或食材加工不规范也易引发中毒,需重点防范。
预防措施:
1.注意用餐卫生。外出就餐时,选择正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在家加工食材时,严格做到生、熟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推广使用公勺公筷;生吃的蔬果要洗净,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手卫生。饭前便后,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接触宠物以及处理垃圾之后,都要勤洗手。
3.做好清洁消毒。餐具和厨具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进行蒸煮消毒,保持厨房环境清洁。
4.不采不食。不采食野生蘑菇、野菜野果,不喝自制药酒;买月饼选正规商超,拒绝无资质散装或过期月饼。
四、手足口病
我区已进入手足口病秋季流行期,5岁以下儿童易感,双节期间亲子游园、家庭聚会易引发交叉感染。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和学校要教育和督促幼儿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不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和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通风和消毒。教室和居室要经常通风,每天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定期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接种疫苗。EV71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未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建议尽早补种。
五、安全出行
双节期间的出行涵盖长途游、短途赏月游、周末秋游等场景,需兼顾传染病防控与旅途安全。
1. 出行前准备。查询目的地疫情,备好口罩、驱避剂、消毒湿巾及退烧药、止泻药等;建议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接种流感疫苗。
2. 行程中防护。乘坐公共交通、逛灯会庙会时规范佩戴口罩;户外野餐选择密封食品,不喝生水;自驾定时休息,避免夜间疲劳驾驶。
返程后监测。返程后1周内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腹泻、出疹等症状,建议不参加聚集活动,及时就医并如实报告行程;入境人员需完成健康申报。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