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健康提示>内容>

国庆中秋双节后蚊媒传染病防治ABC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来源:急性传染病防制所 阅读次数: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人员出行与返乡活动密集,大量的人员流动和聚集显著增加了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同时,十月我区蚊虫仍处于活跃期,加上“桦加沙”“麦德姆”台风带来了大量的降雨,给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广东省部分地区是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高发区域,我区也存在零星散发病例。双节过后,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掌握蚊媒传染病防治 ABC 法则,能帮助我们科学、有效地抵御疾病威胁。

 

A(Awareness):提高认知,了解蚊媒传染病

       常见的蚊媒传染病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疟疾和乙型脑炎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均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这类蚊子俗称 “花斑蚊”,发病时会出现相似的临床症状: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和皮疹等;疟疾通过按蚊传播,典型症状是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乙型脑炎主要由三带喙库蚊传播,在农村、稻田等蚊虫易滋生区域高发,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

 

B(Behavior):规范行为,做好个人防护

       防止蚊虫叮咬是预防蚊媒传染病关键环节。在户外,要做好物理和化学双重防护。穿着浅色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同时选择正规驱蚊产品,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成分的驱蚊剂,喷涂在暴露皮肤表面。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要使用合格的驱蚊产品,使用时要避开眼、口、手等部位。此外,清晨和傍晚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尽量避免在此时段前往草丛、树荫、池塘等蚊虫密集区域。若要进行露营等户外活动,可携带便携蚊帐,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全的空间。

居家或住宿时,重点在于清除蚊虫滋生环境和防止蚊虫进入室内。重点清理阳台、窗台、庭院中的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等易积水容器,每周彻底清洗并倒扣存放,防止雨水积聚,从根源上减少蚊虫的繁殖。同时,安装和维护好纱门、纱窗,破损处及时修补;夜间休息时,使用蚊帐防护,尤其是儿童和老人

 

C(Care):关注健康,及时就医诊治

       双节结束后的 1 - 2 周是观察身体状况的关键时期,因为不同蚊媒传染病存在不同的潜伏期。在这段时间内,要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从蚊媒传染病高发地区返程,或有过户外露营、田间劳作等经历的人群,以及儿童、老人、孕妇等免疫力较弱的群体。一旦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就医时,主动向医生告知双节期间的出行地点、停留时间和户外暴露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情。如果确诊为蚊媒传染病,要严格遵医嘱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他人。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