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乳牙蛀了,到底要不要补?很多家长都做错了——爱牙日系列推文(一)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0日 来源:学校卫生所 阅读次数:

千万别再觉得“乳牙蛀了没关系,反正会换牙”!

乳牙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孩子恒牙的发育、面部生长乃至身心成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乳牙龋病(俗称“蛀牙”、“虫牙”)的危害,以及如何科学预防。

一、乳牙龋病的危害:

乳牙并非“临时工”,乳牙龋病绝不仅仅是“一颗虫牙”的问题,它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健康警报”。

 1.影响咀嚼和发育

蛀牙导致疼痛,孩子不敢用患侧咀嚼,长期可能影响面部对称和进食意愿,影响营养的均衡摄入,从而阻碍孩子的体格发育。

2.引发感染,波及全身

蛀洞藏匿着大量细菌。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牙髓炎甚至根尖周炎。严重时,细菌进入血液播及全身,可能引发低热、肾炎等全身性感染。

3.治疗困难,造成心理恐惧

严重蛀牙治疗难度大、次数多,易让孩子对牙医产生长期恐惧,抗拒日后必要的口腔检查。

4.影响恒牙的“未来之家”

乳牙为恒牙占位。如果乳牙因龋病而过早脱落,邻牙会倾斜移位,导致后续恒牙萌出空间不足,造成牙列不齐、畸形(牙齿拥挤、歪斜)。

5.影响发音和自信

“门牙”的龋坏或缺损可能导致发音不清。同时,一口黑黑的蛀牙也可能被其他小朋友嘲笑,影响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二、科学预防乳牙龋齿:

切记防大于治。防患于未然,保护孩子的乳牙,需要树立家长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出生起就帮助孩子建立一道坚实的防线。

1.有效清洁,从小做起

·出牙前(0-6个月):用湿纱布清洁牙龈。

·家长主导刷牙期(6个月—3岁):早晚各一次。使用婴幼儿专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牙膏用量为米粒大小。

·培养习惯期(3-6岁):鼓励孩子自己刷,家长再补刷到位。这个阶段牙膏可增至豌豆大小。同时可训练孩子自己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部分。

2.健康饮食,控制糖摄入

·减少零食、甜饮料的摄入频率。

·警惕“隐形糖”(如果汁、饼干),不要含奶瓶睡觉。

·多吃蔬菜、水果、奶酪、坚果等健康食品。

3.定期涂氟与窝沟封闭

·涂氟:氟化物能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促进牙齿再矿化。建议在孩子长牙后就开始定期(建议半年一次)由专业牙医进行涂氟。

·窝沟封闭:恒磨牙和乳磨牙的咬合面上有很多深的窝沟,不易清洁。建议在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完全萌出后尽快由专业牙医进行。

4.定期口腔检查

第一颗牙萌出后,应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学龄前儿童(3-6岁)建议3-6个月定期检查一次,学龄期(6-12岁)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

乳牙健康是孩子一生口腔健康的基石。它关乎的不仅仅是牙齿,更是孩子的营养、发育、自信和未来。请务必摒弃“乳牙坏了无所谓”的旧观念,明确乳牙龋可以通过有效的牙齿清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定期检查来预防。从现在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守护孩子的灿烂笑容和健康体魄。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